平衡、緩慢、不忙亂的生活藝術,不多不少剛剛好。
在找尋更大工作室的過程中,業主意外地遇見這棟獨棟建築,起初是為了工作空間而來,卻因為空間的潛力與氛圍,激盪出一個全新的多元場域構想——不只是工作室,更是一個可以承載交流、創作、分享與實驗的空間容器。
設計的核心發想是「情境融合」,讓一樓空間跳脫單一用途的限制,轉化為可以不斷變化的主題場域。不論是充滿笑聲的聚會活動、安靜沈浸的手作課程,或是知識交流的講座分享,空間都能夠彈性轉換角色,回應各種使用者的需求與靈感。
在材質選擇上回歸質樸自然。採用台灣國產材與粗曠質地的稻穀塗料,不僅展現設計的在地性,也創造出一種與自然共生的空間語彙。屋內的折窗設計與中庭相連,引入光線與綠意,使室內與戶外產生連續性,形成開放、自由流動的感知體驗。
這個空間不只是承載原本的工作需求,更打開了服務型態的想像。設計在保留原始建築特色的同時,也注入可持續、友善環境的理念,讓空間成為一種態度的表達——一種相信共創與可能性的生活實踐場。















